六起電梯事故的特點從上述六起電梯事故不難看出,其中2起是墜落井道死亡,4起是被擠壓(夾)致死。從事故發生時間來看,全部發生在8月份;從事故發生地域來看,全部發生在黃河以南地區。在此時間和區域內,天氣炎熱,人易煩躁,易誘發事故。 每起事故均死亡一人,事故現場或事故發生時無監護人或陪伴人。在轎頂或底坑的維修、操作人員都沒有使用急停開關。2起墜落井道死者,在死前都沒有辨清電梯轎廂是否在所處層站。3起是在轎頂被擠壓(夾)致死,且死亡情況基本相似。4起被擠壓(夾)致死事故的死者基本上都是電梯安裝、維修、操作人員,且對電梯操作、運行情況比較熟悉。 事故原因分析本文就安徽省某市金寨路某商廈發生的一起電梯嚴重事故并結合其它5起事故進行分析:死者生前從事電梯安裝、維修十幾年,具有豐富的電梯安裝、維修經驗,但對某大廈電梯進行維修時,“習非成是”,造成嚴重后果。 1、事故現場堪察電梯轎廂位于二層平層以上20mm位置處,基本處于平層位置;轎內操作面板鎖盒呈打開狀態,(經現場測試,隨意三把小鑰匙均可一次性打開),檢修開關不起作用(連接線未接);轎頂檢修盒上檢修開關處于正常運行位置(非檢修位置);轎頂急停開關處于停止狀態;門機臂桿及二層層門頭有明顯變形;二層地坎牛腿處有大量血跡及死者的頭發;一、二、三層層門及轎門門鎖未見有短接現象;三層層門門鎖嚙合間隙0mm(標準應不小于7mm);轎門的主副門鎖觸點盒蓋呈打開狀態;轎頂檢修開關接觸不良,在檢修位置時接觸很好,轉到正常運行位置時偶爾接通(現場試驗20次,只有二次當檢修開關處于正常運行位置時,電梯自動返平層);轎頂關門到位微動開關未調整到位。 2、事故原因分析從事故現場情況分析:事故發生前電梯多次在一、二層作觸點閉合檢查,未檢查出哪個觸點未接通而造成電梯不能運行。事故后檢查證實:由于轎頂關門到位微動開關未調整到位,造成電梯關門后轎門觸點未接通,轎廂不運行。轎頂維修人員在未將檢修開關從運行轉回到檢修位置,就俯身去檢查門鎖觸點,由于身體碰觸到門機皮帶致使轎門有微小移動,轎門門鎖觸點閉合(事故發生前轎廂在一層),這時電梯在有選層指令的情況下,突然快車啟動,維修人員因俯身來不及避讓,致使其頭部被上行中的轎廂門機臂桿與二層地坎護板夾住,轎廂繼續上行其頭部及身體又被二層門頭與轎廂門機臂桿擠壓,直至轎廂在二層平層處停止運行。 8月份四起擠壓事故原因分析不難發現,電梯安裝維修公司對員工管理松懈,安裝維修人員外出工作有章不循,不按規程操作,粗心大意,才釀成死亡事故;安裝、維修人員超時勞動,天氣炎熱,精神疲憊,是造成安裝、維修人員死亡又一因素。 電梯使用單位在電梯管理維護中存在嚴重缺陷,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依;電梯不定期維修保養,帶病運行;操作、使用人員無證上崗;電梯維修、保養過程中,層站未設置警示牌,防止乘客用梯;上述也是可能造成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 按照電梯檢驗規程規定:(1)、電梯在正常狀態下不允許觸點短接;(2)、層門必須要有強迫關門裝置;(3)、門鎖嚙合間隙不得小于7mm.如果符合或滿足上述條件,可有效預防墜落事故發生。轎廂離開層站后,層門不允許是開著的;在層門外用手不可能將層門打開(無鑰匙)。兩起墜落事故都是轎廂不在本層,且層門開著,造成人員墜落,進一步說明這兩臺電梯層門上肯定有問題(或門鎖短接、或強迫關門裝置失效、或門鎖嚙合間隙不夠等)。 對于電梯正常運行的例行保養,同時按照正常的操作程序和《電梯保養、維修作業指導書》的標準要求來進行分階段的保養工作是完全可以滿足電梯正常安全運行的需要,作為電梯檢驗人員發現電梯保養行業中還摻雜如下幾種現象,應予解決:1.從業人員混雜,有上崗證的,無公司資質的,有公司資質但從業人員無特種設備操作證的。 2.物業管理部門為了延長電梯使用年限,有意逃避年度檢驗不報檢,至使電梯長期帶病運行。 3.惡意低價競爭,低收費而造成的保養工作粗糙。 自2003年特種設備監察條例發布之日起,可以看出國家現已相當重視特種設備的管理,相信隨著法制化建設不斷深入,電梯保養工作也會逐步有序,良性的環境進行,我們可以使用的每一部電梯都會得到優質的保養服務,讓我們享受到電梯帶給我們應有的快捷、舒適的生活環境。